1. 盘龙灸:又称“扶阳灸”,在背部及腹部行隔药灸,具有温肾壮阳等功效,适用于阳虚等多种证型,涉及呼吸、循环等多个系统疾病及亚健康人群。
2. 任脉灸:在任脉及腹部相关经络施灸,能温经散寒等,适用于妇科、胃肠类疾病及亚健康状态人群。
3. 八髎灸:在骶尾部八穴隔物灸,有温补下元等功效,适用于妇科、腰部、男科疾病及亚健康人群。
4. 雷火灸:基于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,采用纯中药配方,适用于虚寒证痛症、五官疾病、妇科疾病、减肥及养生保健美容等。
5. 脐灸:在肚脐隔药灸,借助肚脐特点及艾灸作用,可治疗消化、呼吸、妇科等疾病,还有培元固本等功效。
6. 火龙罐综合灸:集推拿、刮痧、艾灸功能于一体,避免传统疗法副作用,适用于脊柱软伤、腰背部肌肉损伤等多种疾病。
7. 虎符铜砭刮痧:用虎符铜砭通过特定手法调气,对多种临床常见病有治疗及预防保健效果。
8. 平衡火罐:运用多种手法,利用火罐温热效应,达到疏通经络、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,适用于多种疾病及亚健康人群。
9. 面部提升美容灸:运用手法和艾灸,可美白淡斑、延缓衰老等。
10. 耳穴疗法: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廓反应点,操作简便,适用于多种疾病,还有减肥、美容等功效。
11. 中药沐足:利用中药水泡脚,具有改善体质等功效,可防治感冒、神经衰弱等疾病。
12. 刺络拔罐:刺络后拔罐,可治疗多种疾病,但贫血和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。
13. 中药封包:将加热中药药包置于患病部位或穴位,利用温热和药物作用治疗疾病。
14. 四缝刺血:刺激四缝穴放血,可调节脾胃功能,对小儿疳积等问题疗效良好。
15. 艾箱灸:借灸火和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感传达到多种治疗和保健功效。
分享到: